要高度重視目前存在的先進的設備生產力與經驗式的管理手段、現代化的設備與落后的維修能力等矛盾和問題。下面是對施工設備強制保養的幾點建議:
首先要根本解決設備管理部門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。設備部門分合變動頻繁,機械單位建制隨意解散撤建、辛勤建立的一套有效管理制度等一夜東流;有的項目部自購自用機械設備,隊伍無建制,管理少章法,一期工程吃掉一批設備,設備資產浪費嚴重;由于其它因素導致人心不穩,缺乏監察和規范,設備保養工作難以落到實處。
克服短期行為
對于重用輕養、只用不管、吃老本拼設備的現象,僅靠設備部門無法遏制。要有主管領導掛帥、審計、財務等部門參加,搞“綜合治理”,從抓強制保養和成本管理入手,走“設備定期價值重估”等路子,規范項目經理行為,強化制度約束機制,切實解決目前設備實物形態和價值形態嚴重脫離的問題,減少企業損失。
“強保工程”要首先做到五落實
落實保養種類、落實保養項目、落實保養資金、落實保養責任人員、落實保養質量檢驗。目前的薄弱環節是保養資金落實太難。由于項目部自身的唯利短期性,本身偏低的工程基價又層層剝皮造成的內部單價不合理且又不到位,機械單位既要生產、又要吃飯,資金短缺,經常出現用于正常保養的幾十元、幾百元不舍得花,使設備“帶病”運轉,以致造成故障停機誤工或機械事故,而去花上千元甚至幾萬、幾十萬元,這種“因小失大”的現象普遍存在。必須從整頓、理順、規范項目部與機械隊的經濟關系和工程項目責任成本入手,糾正“內部活難干,內部帳難算”等問題,做到按經濟規律辦事、用科學方法管理。
改變隊伍素質低下的狀況
現場調查表明,一部分司機、維修工不懂得保養的道理和如何保養。如空氣濾清器,主要濾清空氣中的灰塵,一般土路揚起灰塵的空氣含塵量為1.523g/m3;而大風和車隊行駛的可高達7g/m3;以含塵量1.5~3g/m3為例,如6135發動機不裝空氣濾清器,在1600r/min的情況下,工作一小時就可吸入汽缸1.5~1.8kg灰塵,汽缸壁和活塞的磨損比正常要增加100倍,如連續工作20h,就會達到磨損極限,同時還會導致機油潤滑部位加速磨損。由于缺乏基礎理論知識,大多司機對經常的、重要的各類濾芯定期更換不以為然,只有加強技術知識培訓,樹立對于科學不能半點含糊的觀念,才會增強職工進行強制保養的責任感和自覺性。
普及現代維護保養技術日益迫切
由于科技進步,設備正在向大型化、高速化、連續化、機電液與計算機一體化、結構復雜化發展,現代設備要用現代手段來維護保養,但施工現場落后的設備檢測診斷手段遠遠不能與之相匹配和適應,知識更新緩慢,維護技術陳舊,感官診斷比比皆是,經驗管理比較普遍。必須積極運用鐵量儀、分析鐵譜儀、內燃機工況檢測儀、液壓系統測試儀、齒輪軸承檢測儀等多種先進的檢測儀表、儀器。它可在設備或總成不解體的情況下測定其性能、應力、磨損、強度、故障及能耗,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,從而隨時掌握設備技術狀況,預測分析故障產生的可能和發展趨勢、得出故障狀態和第一手資料,避免超前修理,減少維修費用。
設備潤滑管理要改變周期換油弊端,做到按質換油
據調查機械故障因油質因素占27%,比值最高;某單位一臺鑿巖臺車因油質問題導致液壓部件全部報廢,不可輕視。統計證明:在規定的換油期內,真正應換的油,只占50%多,其余的質量尚好,仍可使用,換掉了就是浪費;即使到期換掉的油,并非油品自身老化所致,多是水、灰塵、燃油侵入、金屬磨粒催化、長期超負荷或怠速運轉等外因促使。但要注意未到周期油已變質的要及時更換,同時要嚴防購買假油,防止“病從口入”。